2025年6月,高盛一份题为《中国民营企业的回归:潮流已经逆转》的研究报告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动。
在这份标志性报告中,高盛首次提出“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十巨头”(Chinese Prominent 10)概念,将腾讯、阿里巴巴、小米、比亚迪等十家中国企业与主导美股的“七巨头”(Magnificent 7)直接对标。
这十家企业总市值达11.32万亿元人民币(约1.6万亿美元),占MSCI中国指数权重的42%,日均交易额达110亿美元,市场影响力与流动性均居全球前列。
高盛的研究报告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时间窗口推出。2025年2月高层民营企业座谈会和4月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的出台,标志着政策环境发生实质性转变。高盛编制的监管强度指标显示,当前对民营经济的监管环境处于五年来最宽松水平。
高盛此次推出的“中国民营十巨头”组合,从行业分布看,覆盖科技、消费、制造、医疗等多个战略领域,代表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。这十家龙头企业包括:
科技引擎:腾讯(市值6010亿美元)、阿里巴巴(2890亿美元)、小米(1460亿美元)。其中腾讯的微信生态年创造商业价值超万亿,小米的AIoT生态连接6亿设备,智能汽车业务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。
消费升级:美团(1020亿美元)、安踏(350亿美元)、携程(430亿美元)。美团本地生活服务市占率达72%,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突破1亿;安踏通过国潮战略带动FILA品牌溢价率达40%。
高端制造:比亚迪(1210亿美元)、美的(780亿美元)。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18%,其刀片电池技术降低制造成本20%;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超400万台设备。
医疗创新:恒瑞医药(510亿美元)。其在PD-1抑制剂领域完成全球专利布局32项,CAR-T疗法进入FDA快速通道。
文旅融合:网易(860亿美元)。网易游戏出海收入占比达25%,元宇宙内容生态用户破千万。
截至6月17日收盘,这十家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总市值达到11.46万亿元人民币,其中四家市值超万亿:腾讯(4.31万亿)、阿里(2万亿)、小米(1.28万亿)、比亚迪(1.06万亿)。
高盛报告为“十巨头”的价值重估构筑了坚实的五维支撑体系,这并非简单的概念炒作,而是基于多重动能的深度研判。
盈利增长韧性凸显:高盛预测,“十巨头”2025-2027年盈利复合增长率达13%,显著高于MSCI中国指数9%的预期。
显著的估值折价:当前“十巨头”平均市盈率约16倍,而美股“七巨头”则高达28.5倍。若估值差距收窄至历史均值水平,潜在市值提升空间超3000亿美元。
研发驱动的技术壁垒:“十巨头”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12%,高出A股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。在AI领域,中国企业占比高达72%,腾讯混元大模型参数量突破2万亿,阿里云ET大脑服务全球230万企业。
全球化2.0阶段开启:中国民企海外收入占比从2017年10%提升至2024年17%。比亚迪欧洲市占率突破8%,美的海外工厂贡献35%产能。这种全球化已超越简单产品出口,进入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输出阶段。
制度性红利集中释放:2025年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政策拐点年:《民营经济促进法》实施,反垄断处罚金额同比下降37%,专项减免税费超2000亿元。
当高盛将中国“十巨头”与美股“七姐妹”对标时,市场发现两者在核心能力上各具特色。
美国科技七巨头(苹果、微软、亚马逊、谷歌、Meta、英伟达、特斯拉)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支柱:基础技术标准制定权、全球数据与用户网络效应和成熟的资本并购整合能力。
它们掌握着AI大模型、芯片架构、云计算等底层技术标准,形成“技术-生态-商业”的闭环。英伟达的GPU算力占据全球AI训练市场83%份额,特斯拉的FSD系统累计路测数据超100亿英里。
相比之下,中国“十巨头”展现出三大差异化优势:
极致产业协同效率。小米“手机×AIoT”生态协同效应带来15%成本节约。腾讯、阿里等企业构建的生态系统实现了多业务板块的高效协同。
敏捷响应政策与市场变化。在产业政策引导下,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40%临界点。随着《数据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等构建新型监管框架,头部企业合规优势凸显。
深耕本土市场纵深。美团60%新增用户来自下沉市场,县域商业网络覆盖率达87%。这种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为企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正在迎头赶上。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宣布,未来三年在云和AI领域的投入将超过去十年总和。腾讯2024年研发投入达706.9亿元,七年累计投入3912亿元。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元,重点突破智驾领域。
对于家族办公室等长期投资者而言,中国“十巨头”的崛起既带来历史性机遇,也需警惕估值泡沫风险。在资本市场的喧哗中,更需穿透光环看本质。
“技术变现力”是试金石:超越研发投入数字,关注腾讯大模型对广告CPM的提升、网易AI对游戏开发效率的变革、比亚迪智能驾驶落地进度等具体商业化成果。
“全球化质量”决定天花板:重点考察比亚迪海外工厂本土化率、小米汽车海外用户接受度、安踏高端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等高质量出海指标。
“政策适应力”构成护城河:评估恒瑞创新药医保谈判放量节奏、平台经济新规下美团的合规调整效率、数据跨境新规对阿里腾讯的影响等政策敏感点应对能力。
利用“错配”寻找机会: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股票仍显著低配。若配置回归历史中性水平,潜在增量资金约440亿美元,“十巨头”作为指数权重股将优先受益。当前其PEG比率显著低于美股巨头。
十巨头能否真正担起“中国版七姐妹”的称号?资本市场的分歧表明,最终取决于它们能否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增长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随着DeepSeek等本土AI企业突破技术边界,中国资产正从被主导逐步走向以我为主,全球资本市场的“东方时刻”已经破晓。
从美股七姐妹到中国十巨头,全球资本正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。高盛报告的意义不仅在于筛选出十家优质企业,更在于揭示中国经济转型的底层逻辑——技术创新、消费升级与全球化布局的共振,正在催生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。
对于家办投资者而言,在政策红利与技术革命的交汇点,把握头部企业的成长机遇,或许正是穿越周期、实现资产增值的关键。
「本文章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」